山西行6 平遥古城--活化在晋商故里的明清标本
▲平遥古城,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县与乔家大院所在的祁县接壤。2019年8月下旬,我们跟随“一日游旅行团”离开乔家大院前往平遥县。旅游车行驶约50分钟后,停在了平遥古城的西门外,西门又称凤仪门。
【资料图】
▲平遥古城原为夯土城垣,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基础上扩建为今天的砖石城墙,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来到平遥古城下,首先看到的就是城墙。平遥古城墙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被视为“平遥三宝”中的第一宝。城墙基本围成方形,周长6.4千米,墙高12米左右。墙上有垛口3000个,敌楼72座。四周有城门六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墙外有宽深各4米的护城河,东西城门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在明清500余年间,先后修葺26次。1703年,因康熙西巡路经平遥,而建筑了四面城楼。现存城墙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平遥城民间又叫“龟城”,因方形的围城形似龟状,南门为龟首,北门地势最低为龟尾,东西四座城门作龟的四肢,城内4大街、8小街、72条胡同又构成龟甲上的八卦图案。
▲古城西门内侧。平遥史称古陶地。北魏时期(424年)改名为平遥,迄今平遥县名一直沿用不改。城内完好地保存了我国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城墙、街巷、店铺、民居,具有古朴之美和真实之感。平遥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
▲我们从西城门走进西大街。在西大街上回望西城门,此时接近正午时分,西大街上的游人不多。但走过一半情形就不一样了,西大街过半设栏杆为步行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在前面,因而平遥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平遥是明清时期晋商发源地之一。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各地商号的总店与分店,以及与客商之间巨额现银的解运越来越多,于是一种专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票号”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总号就设于此处,平遥县城内西大街38号。门上匾额原为“日升昌”三字,相传是清嘉庆末年状元陈沆书写。
▲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票号,专营借款、汇兑业务,票号遍布国内外。在日升昌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在全国有票号51家,其中南帮票号仅8家,晋商票号43家,掌控了全国80%的资金流向。43家晋商票号中有22家出自平遥。辛亥革命后,社会动荡金融危机,票号相继没落。日升昌也几经变革,历经沧桑,于1948年9月歇业,共计126个春秋。如今的日升昌旧址,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作为中国票号博物馆的日升昌旧址,共设有20余个展厅,陈展了旧时票号内的设置,柜房、账房、信房、大掌柜房、二掌柜房、金库,还有客房、伙房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发展轨迹。
▲日升昌的前院和中厅。院子两侧有柜房、账房、信房。中厅是院内主体建筑,是接洽大客户以及商谈总号、分号业务事宜的场所。门额匾书“紫垣枢极”。
▲日升昌的后院。右侧是客房,左侧是厨房,正面大厅是逢年过节票号聚餐或宴请宾客的场所。大厅有匾额“汇通天下”。现在厅里陈列着日升昌票号当年的旧物。
▲平遥古城现有5家票号旧址对游客开放,都与日升昌票号相隔不远,其中蔚泰厚票号就在日升昌隔壁。蔚泰厚,连同“蔚字五联号”,是平遥县继日升昌之后的第二家票号。从清代道光六年(1826年)由绸布庄改为票号到1921年歇业,历时95年。蔚泰厚票号旧址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的一部分。
▲位于西大街18号的蔚丰厚票号旧址。蔚丰厚票号为“蔚字五联号”之一,于1826年建立,1920年蔚丰厚票号歇业。现在是“古民居博览苑”,对四方游客展示百年沧桑老四合院的民俗风情。蔚丰厚票号旧址属于典型的商号经营性四合院,布局特殊,建造精良,以“元宝院”而著称。
▲由西大街转向南大街,这里是南大街的北端入口。南大街位于古城的中轴线,自古以来就是平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现在也是古建筑、古民居、古店铺最集中、保护最好的区域。南大街两侧现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因而也被称为“明清街”。2009年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一走进平遥古城的南大街,就看见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高高的楼阁,这是横跨南大街而建的“平遥市楼”。因其东南角有一眼水井,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所以又叫金井楼。平遥市楼建于明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市楼通高18.5米,为三重檐歇山顶式楼阁,结构严谨,造型优美,是平遥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是位于南大街45号的协同庆票号旧址。协同庆创建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是平遥十大票号之一。前后经营50余年,至1913年歇业。此后,协同庆票号旧址先后为平遥商会公所及平遥县维持会占用,1945年至建国前,在此开设过崇丰厚钱庄。现在为“协同庆钱庄博物馆”。
平遥南大街上还有两家票号旧址对游客开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去参观。一家是南大街13号的蔚盛长,门口挂牌为一个私人姓名的艺术馆;另一家是南大街109号的百川通,现为“晋商家俬博物馆”。
▲镖局是晋商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平遥的一道风景。平遥古城的大街上,有好几家镖局旧址。位于南大街105号的是同兴公镖局。同兴公镖局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是唯一由平遥人创立的镖局。从建立之日起,同兴公镖局就被列入全国著名镖局之一。至1913年歇业,经王正清和其子王树茂两代人经营,历时64年,跨越了晚清和明初两个时期。现在这里成为“同兴公镖局博物馆”,向游客展示平遥镖局的原景、陈设及史料。
▲同兴公镖局议事厅门额上有两块匾,馆内有资料介绍,上方悬挂的金色与蓝色镶嵌的“奉旨议叙”匾额,是清慈禧太后赐给当时总镖头王树茂的一块匾。据说当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打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王家镖队日夜兼程,只用半月就将银两送抵西安,且分毫不差。之后,慈禧太后赏赐了这块匾额。下方的横匾“庆衍花龄”,是王树茂60岁贺匾,时年1912年,同贺的有40余家商号,其中有孔祥熙的祥记公司。这两块匾是现存的珍贵镖局文物。
▲从南大街的市楼下穿过,至南大街的中段,东西走向有一条衙门街,往东有城隍庙和文庙,往西有平遥县衙。我们去看县衙,不仅是因时间有限,还因平遥人称,“中国故宫在北京,平遥故宫在县衙。”
▲未及衙门,一座古楼阁矗在眼前。这是位于县衙门外的“观风楼”,属于平遥县衙建筑群的一部分,且只能从衙署院内方可登上楼阁。楼阁上的匾额,面东的叫“听雨楼”,面西的叫“观风楼”,这六个字对此楼阁的功能表述非常清楚。想像中,古时县官和衙役们登上此楼,全城的景象可尽收眼底。至今它仍是平遥古城的最高点。
▲平遥县衙坐落在衙门街77号。平遥县署大门,清代规制悬山式建筑。平遥县衙始建于北魏,是国内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元、明、清各代的建筑遗存。大门两柱上的楹联劝民劝官,“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情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县衙大门内的前院及仪门。前院两侧的厢房是“赋役房”,是收取赋役钱粮的地方,分别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和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仪门也建于1619年。两柱楹联道明了衙门内外的区别,“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寒”。
▲走进仪门,是衙署的中院,正北是县衙正堂,是明代建筑。门额“亲民堂”,堂内有横匾“明镜高悬”。两柱楹联意味深长,“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是衙署内宅后院和大仙楼。楼上供奉保护官印的狐仙,为平遥县衙独有。楼下是知县的餐厅,院内东侧为厨房,西侧是做饭人员的住所。大仙楼是平遥衙署中唯一的元代建筑物。历次重建、扩建、修葺时,很少动这里,保持着初建时的格局。两柱楹联直白有理,“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我们从平遥县衙走出,返至南大街,来到南门。南门是平遥古城的主门,也叫迎曛门。门额为“迎曛”,含祥和美好,喜庆大吉之意。游客可以登临城楼,眺望古城全景,但我们已没有时间游览。
▲旅游团导游给大家5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如果从南门再徒步至西门的集合地点,恐是来不及的。于是坐上了热心居民为我们推荐的电动车,从南门内至西门外。沿途城墙边的民居店铺,别是一番风景,相对古城中心来说,这里的更加简朴自然。
平遥古城保存之完好,堪称是活化在晋商故里的明清标本。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评语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写于2020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