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制”背后的“通道生态圈”-焦点快报
“一单制”背后的“通道生态圈”
逐渐完善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立体交通网,是长春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底气。
(相关资料图)
不靠海、不临港,曾是制约内陆城市长春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依托海铁联运“一单制”这一物流新模式,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长春正加速融入国际港口体系和纳入国际贸易与运输体系,国际运输通道也在向国际贸易通道转变,“通道生态圈”正在加速构建。
一单承运 海铁互通
5月29日,在长春兴隆铁路口岸,港务区内一派繁忙,整齐码放的集装箱里装满了需要运输的货物,吊车正在实施吊装作业,将一个个集装箱吊装至列车的车板上。20时许,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110标箱的海铁联运班列缓缓驶出。
站在多式联运系统机房,长春国际陆港港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伟像往常一样,在工作日志上标注发车时间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与以往不同,这趟铁海联运班列正是基于“一单制”物流模式的创新,享受了“一箱到底”的运输服务。
所谓“一单制”,是在铁海联运基础上推出的货运运输服务,全程铁路海运互认互通,“一次委托”“一票到底”“一次保险”“一箱到底”“一次结算”。“一单制”的推出,不仅打破了以往多式联运中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藩篱,还改变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不同经营方“各自为政”的局面。
据了解,在传统通关模式下,海铁联运是铁路、海运各管一段,两端各自准备单据,不能通用。“铁路运输到海港,先凭单据提货,再在海港集货,然后重新出单据从海港出口,其中需要多方联系或接洽承运商,企业要承担一定的时间和运输成本。”在戴伟看来,运输标准的统一,实质是长春在积极融入全球贸易的过程中,对铁路箱和海运箱互换、共享、调拨等规则的新探索,它的最终目的是让长春市乃至吉林省企业能更好地参与到全球贸易中,并占据更主动、更有利的位置。
海铁联运专列从长春兴隆铁路口岸启程。
“借港出海” 促进产业加速聚集
陆海相通,一单到底。更加开放、便捷的物流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
“现在,‘一单制’服务品牌已赢得了很多企业的信赖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公司来找我们谈合作,都想借助成熟的通道和服务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国门。”戴伟说。
据了解,“一单制”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一单制”服务下的“一次结算”,利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外币贷款等方式避免汇差风险,避免运输过程中因汇率带来的成本波动,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多重利好让企业有了更大动力投入进出口贸易。
我市一家粮食收储公司的管理人员王春波兴奋地说:“仅今年,我们公司就通过‘长春-大连港’航线出口饲料110标箱。海铁联运实现‘一单制’运输服务后,全程铁路海运互认互通,解决了进出口环节流程繁琐、时间长、速度慢、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当下的长春,新航线多了起来,“老通道”也越走越顺。“长春-天津”“长春-大连”的海铁联运班列已实现常态化开行,随着海铁联运“一单制”物流新模式的兴起,实现“仓单直达、提单直签”,国际运输通道正向国际贸易通道转变。今年1月,长春国际陆港完成了“长春-大连港”海铁联运班列首张外贸“一单制”提单,揭开外贸船东进入内陆的序幕。
4月初,地中海航运“长春-大连港”45516次“一单制”海铁联运专列从长春兴隆铁路口岸启程发往欧洲,满载102标箱的货品,货值达2000万元人民币。此次专列的开行,打通了大连方向第二条“一单制”海铁联运航线,标志着第二家船东挺进内陆,使我省基本完成环渤海重要港口的“一单制”覆盖和多船东布局。
长春国际陆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韩东表示,地中海航运作为全球第三大航运公司,首次落户长春,开启全球“一单制”,后续将长春作为集装箱箱管点,将有效帮助本地进出口企业节省成本、强化自身竞争力。
在地中海航运“长春-大连港”“一单制”海铁联运专列首发当天,本次航运相关负责人刘军说,以700公里这一距离为例,海铁联运“一单制”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20%左右。
长春要全面放开搞活,远不止便利交通带来的“通道经济”,依托区港联动的“功能+通道”优势,逐步推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从原料输出向“原料+代工”输出转变,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和深度加工率,拉伸产业链条,构建融合发展新路径,以物流服务为基础,推动贸易一体化发展,变“通道”为“通道生态圈”,为推动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新优势。
吊车将集装箱吊装至列车的车板上。
助力赋能
推动“节点城市”转向“枢纽城市”
长春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开放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节点地位突出。如今,长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内联外通、双向开放的国家物流枢纽节点通道网络。这些,都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搭起一条条连通世界经济的“大动脉”,也为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助力赋能。
谈及未来发展,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玥表示,未来,将重点依托长春国际陆港获批的两个“国字号工程”——交通运输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多个功能叠加构筑具有国际和国内双向辐射能力的联运系统,形成“枢纽+网络”的“干支仓配”一体的物流格局,加快长春市由“节点城市”向“枢纽城市”转变,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将结合兴隆综保区“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功能,大力推动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口岸通关、集装箱货物集散和配送、物流信息发布等业务,以及强化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完善新型供应链体系,加快打造适合未来发展趋势、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结合长春国际陆港和兴隆综保区的功能及优势,依托本地粮食、板材等资源优势,充分运用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国际大通道作用,推动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吸引大宗商品集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交易一站式解决平台。
——搭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面向全省、服务于全国中欧班列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并与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银行等平台或机构展开充分的技术与信息合作,提升中欧班列以及多式联运体系的运作效率、管理水平与竞争能力,促进贸易便利化。
——着力扩大整车进口业务。进一步扩大整车进口业务的承揽,将长春整车进口口岸打造成为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新型口岸,提升长春整车进口口岸的服务能力,打造东北地区进口汽车物流集散中心,将整车进口业务拓展为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刘素娜
责编:陈思秀
校对:张 吉
监制:谢晓晖